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帮助新入职辅导员尽快适应岗位需求、提升育人能力和服务水平,了解学生工作的基本内容及方式方法,5月28日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学生处在大学生活动中心201举办辅导员工作坊第一期:提升新入职辅导员的适应力。
(图为本次活动主持人翟砚辉老师)
本次工作坊活动共进行四讲,主讲人分别是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党委副书记、学生处处长魏炜老师,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薛彬老师,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庆松老师,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杨中建老师。
(图为第一讲主讲人魏炜老师)
魏炜老师在第一讲《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与职责》指出,辅导员的初心基于热爱,作为学生最直接的联系者、最亲密的教育者、高校的重要一线工作者,必须具有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职业能力,具有诚实、乐观、积极、上进的精神风貌来感染和带领学生。他强调,辅导员工作的职责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价值观的树立、党团教育、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学风建设和日常工作的总结和研究,辅导员需要不断努力寻找帮助学生的方式方法,以提升工作质量和自身能力。
(图为第二讲主讲人王庆松老师)
王庆松老师在第二讲《辅导员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中强调,辅导员应多学习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多和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在和学生谈话时务必要注意方式方法,贯彻落实“三全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育人过程。王老师还提到,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保护学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也可以更多的为学生解决其专业问题,增进相互感情。辅导员不但要成为称职老师也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提升自身水平,不要降低自己的要求。另外,辅导员应该在每学期制定工作计划,具有规划性。最后,王老师鼓励新入职的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好辅导员工作坊这个平台,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图为第三讲主讲人杨中建老师)
杨中建老师在第三讲《辅导员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中,立足于辅导员主责主业,聚焦实际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内容涉及理论讲解、经验分享、技巧掌握、素质拓展等方面。他强调,新入职辅导员应该尽快进入角色、担负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的重任。接着,从辅导员的职业定位、职业愿景、工作职责、工作方法等方面强调了辅导员工作程序的重要性,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要掌握好原则性和灵活性,在学生事务工作中要讲求方法和原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图为第四讲主讲人薛彬老师)
薛彬老师在最后一讲《辅导员如何开展班级建设》中谈到,班级是大学教育的主要载体,想打造良好的班级建设,就需先培养优秀的班干部,做好班委的明确分工,组织班级积极参与校内外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他认为,辅导员是学生的引导者、指导者、服务者、监督者,要针对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对策,用心做好特殊群体工作,落实家校联系制度,及时与家长沟通解决学生心理问题。辅导员是学生的影子,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利用好各种机会与学生交流,缩短与他们之间的距离,主动关心、亲近同学,多与他们交心谈心、坦诚相待,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他说道,只有真正地走进学生内心,才能够做学生的“解语花”。
(图为本期培训现场)
参与工作坊的新入职辅导员在聆听学习中,领会了辅导员职业教育理念与实践精神,坚定了职业信念,强化了角色意识,增强了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相信通过这种学习交流方式,不仅让新入职辅导员对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也为后期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希望他们能在工作中加快角色转变,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参与本期辅导员工作坊的辅导员们合影)
本次辅导员工作坊活动为辅导员构筑了一个集开放性、经验性、互动性于一体的平台,使辅导员在交流中“探索问题、开拓思路、启迪智慧、共享成果”。2019年,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将继续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全面提高我校学生工作水平。